【化信化肥】从种植与肥料角度解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2020-11-26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李丹丹 王世魁

2月5日,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十三五”的最后一年,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

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中国化信·咨询将围绕种植、肥料、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分析。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国家主席习近平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

根据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41亿亩,同比下降0.8%总产量66384万吨(13277亿斤),同比增长0.9%,再创历史新高。粮食作物单产381公斤/亩,每亩产量同比增长1.8%

分作物类型来看,全国谷物和薯类播种面积减少,豆类播种面积增加。谷物播种面积14.68亿亩,同比下降1.8%。其中,稻谷4.45亿亩,同比下降1.6%,主要是南方地区“双季稻改单季稻”,进一步缩减了品质较差、单产较低的早稻和晚稻播种面积,有效增加了品质更好、单产更高的中稻面积。小麦3.56亿亩,同比下降2.2%,主要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等低产地块逐渐退出小麦生产等结构性调整因素所致。玉米6.19亿亩,同比下降2.0%,主要是东北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减少玉米种植,改种大豆。薯类1.07亿亩,同比下降0.5%。豆类播种面积1.66亿亩,同比增长8.7%。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40亿亩,同比增长10.9%。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大豆面积增加量占全国增加量的9成以上,尤其是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增加1068万亩,占全国增加量的77.3%。

从数据来看,粮食的供给是充裕的,但安全形势并非高枕无忧,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依旧存在短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粮食生产要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释放了鲜明的政策信号。一是压实各级责任。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要保持基本稳定,做到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二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基本收益,让农民种粮不吃亏。三是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用地指标,支持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让地方抓粮不吃亏。四是加强技术服务。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为保障粮食的稳产,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先保障“三农”投入,从财政资金、农机具补贴、支农贷款、税收优惠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求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三农”投入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相适应。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农林水支出约2.2万亿元,同比增长7%。二是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之一,因此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机具档次和补贴额度,可以达到进一步提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质量与效果,切实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作用。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修订《2018—2020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种类范围》,增加和细分了农机品目,如原条播机品目中细分出整地施肥播种机品目,列入种植施肥机械大类播种机械小类等。三是适度扩大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并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政策。支小再贷款创设于2014年,专门用于支持中小银行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当年额度为1020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额度32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700亿元。之后经过2018-2019年连续几次提升,截止2019年6月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合计8655亿元,进一步支持和缓解了“三农”发展面临的资金困境。四是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小微企业相关贷款税收减免政策。主要侧重于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一定的见面政策。

明确并深入开展肥料减量行动

“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这是全文9480个字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针对肥料的一条内容,但隐含的信息量却很丰富。

首先,这是在2019年提出“化肥负增长”的基础上的再次针对化肥的表述。充分表明目前的化肥施用量依旧偏高,未来仍有继续减量的空间和潜力。据农业农村部调查,截止2019年底,我国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化肥利用率为39.2%;预计2020年将达到40%。但即便这样,依旧面临巨大的浪费,而提高化肥利用是化肥减量的主要手段。未来需要集成推广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推广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大型农资企业开展农化服务是开展化肥减量的重要方式方法和手段。

其次,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提高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缺水大国,尤其作为农业种植主要区域的华北地区,多年来地下水超采严重,主要原因是长期漫灌式的农业用水。因此国家多年来持续推广实施了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包括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轮耕休作、调整种植结构等多种方式。其中水肥一体化作为重要的节水农业方式,以大幅度提高肥料与灌溉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50%-70%的。2016年农业部发布《推进水肥一体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预计到2020年水肥一体化面积将达到1.5亿亩。

再次,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分散的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在稳定粮食产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分散的农业耕作制度也限制了现代农业服务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的顺利推广实施,都需要土地较为集中在经济上才可行,也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从而达到减肥增效的目的。

第四,扩大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2017年是我国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第一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农业农村部选择100个果菜茶生产和畜牧养殖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2019年将试点规模扩大到175个县,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东北设施蔬菜。2020年有望再次扩大实施范围。

最后,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19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对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国家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用5~6年时间,在东北适宜地区实施高质量保护性耕作面积933.3万hm2(1.4亿亩),占比达到70%。该计划被写入一号文件,说明国家对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视,未来具有绿色、环保、无公害、有机的肥料产品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全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中,继续提出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秸秆作为农作物成熟后的副产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随意抛弃、焚烧,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造成空气污染。如何高效利用秸秆是我国农业方面的突出问题。

全球成熟的秸秆利用方式主要为直接还田和用作饲料。例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的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分别为68%、73%、67%以及20%,饲料化比例分别为20%、15%、20%和80%。此外,在生物质能源、环保材料等方面也有诸多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空气质量的逐渐重视,有关部门在顶层设计上发挥引导作用,并提供政策倾斜以及一系列资金保障。2018年,农业农村部提出,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力争到2030年全国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100%利用。各省市也推出一系列举措,全力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秸秆第一产出大省,秸秆资源总量高达1.3亿吨,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还田率达到55%以上,还田为主,燃料化、饲料化为辅,逐步提高秸秆利用率。此外,加大秸秆政策扶持力度,在秸秆利用的各个方面给予补贴,例如玉米秸秆全量翻埋和碎混还田每亩补贴40元、秸秆离田并转化利用每吨补贴50元等。

吉林省秸秆年可收集利用量约4000万吨,有关部门提出以秸秆肥料化利用为先,饲料化、能源化利用为重点,原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辅秸秆利用路线,并确定到2021年以上五方面秸秆利用率达到79%,21%留作农民生活燃用。

河北省选取部分县市作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主要有邢台市临西县、沧州市献县、承德市丰宁县、唐山市玉田县、沧州市孟村、秦皇岛市卢龙县、保定市博野县等。每个县安排资金1000-2000万元,使示范县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率得到巩固提高。对秸秆还田进行作业补贴标准为不高于30元/亩,对腐熟剂抛撒作业补贴标准为不高于20元/亩,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每吨补助不高于150元,收储运每吨秸秆补助不高于100元。

秸秆利用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双重支持,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积极寻求新的利用途径。例如秸秆除了直接还田以外,还可以将秸秆在缺氧和一定温度条件下热解形成生物炭。目前已经有不少肥料企业布局生物炭基肥市场。施可丰启动100万吨碳基肥项目,三聚环保依托生物炭基肥,在全国落实30个土壤改良区,力争帮助农民增收。

虽然我国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行业快速发展。秸秆由于体积大,收储运输不便,成本高,因此建立有效的收储运体系非常重要。2019年农业农村部起草《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技术规范》,对于秸秆规范化储运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行业各方努力,我国秸秆“变废为宝”指日可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版权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consulting@cncic.cn或+86 10-6444 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