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外资企业在华布局,聚乙烯有何发展趋势?

2025-03-24




■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杨卫兰、郭士成


背景简述

近年来,国内外聚乙烯产能快速扩张,下游终端需求增速放缓,国内油制聚乙烯行业2022年以来处于亏损状态。低成本及差异化/高端化产品组合成为我国聚乙烯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煤/甲醇制烯烃、轻烃裂解等工艺装置投入工业化生产及我国民营大炼化企业投产、聚乙烯产能快速扩张之前,我国聚乙烯自给率低,国内聚乙烯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及国外公司供应,供应方议价能力强,较长时间内我国聚乙烯都是国内化工板块的高盈利产品。


近年国内聚乙烯终端及下游行业低迷、开工负荷下降。聚乙烯产能高速扩张,2019-2024年间增加了1220万吨/年。2022年以来国际油价高企导致聚乙烯生产成本上升,下游对聚乙烯疲弱的需求不能支撑较高的聚乙烯价格,导致行业开工率下降至85%左右,预计2024年维持在85%左右。油制聚乙烯行业2022年以来出现较大面积亏损,直到2024年9月,油制聚乙烯行业理论利润开始转亏为盈。



01

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增速之下,我国聚乙烯行业面临调整[1]


1

中国聚乙烯需求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

聚乙烯材料密度小、物化性能好、着色性强、易加工、价格低廉,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物流、日用品、工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受终端需求拉动,2000年以来我国聚乙烯消费量快速增加,但是近几年国内终端行业发展出现变化,聚乙烯需求增速显著放缓。2014-2019年,我国聚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9.8%,而2019-2023年为3.9%。



房地产投资拉低聚乙烯消费增速。聚乙烯管材(给水管、排水管、燃气管、套管等)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房地产行业在经历2003年以后的多年高速发展后进入低增速发展阶段。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总数下降,特别是青壮年人数减少,同时叠加“房住不炒”的政策底线,房地产需求进一步降低,行业投资增速也由正转负,房地产行业的低位盘整对聚乙烯的需求动力不足。


包装消费升级部分抵消了聚乙烯薄膜在快递业的消费增长。聚乙烯薄膜是塑料包装的主要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快递外卖、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随着电商的发展,2008-2020年中国快递业飞速发展,快递行业业务收入逐年增长,疫情期间受到冲击,2022年快递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但是2023年疫情结束后,又恢复两位数的增长。


海外需求不足,出口明显回落。2023年,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塑料制品年度出口增长率6年来首次由正变负,2023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3.9%。此外,我国包装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随着工农业产品出口的,海外需求不足抑制了我国聚乙烯需求增长。


聚乙烯在农膜领域消费量下降。聚乙烯被广泛应用于农膜,2010-2015年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带动农膜使用量逐年上涨,因此聚乙烯在农膜领域消费不断上涨,但农膜的大规模使用,农膜残留给环境和农作物带来了不利影响,农膜减量刻不容缓,从2015年开始,我国农膜使用量下降,带动聚乙烯在农膜领域消费也呈现下降趋势。


废旧塑料回收比例增加影响对聚乙烯新料的需求增长。当前,聚乙烯下游领域需求疲软,需求增速放缓,同时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废旧塑料材料化利用逐步兴起。2023年,中国废塑料回收量约为1800万吨,回收率达到28.6%。“双碳政策”下中国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废塑料回收比例将增加。据预测,到2040年废塑料回收比例将达到50%,聚乙烯循环利用也将降低聚乙烯原生料的使用。


2

“十四五”末至“十五五”期间我国聚乙烯产能将继续高速增长

我国乙烯来源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煤制烯烃、轻烃裂解、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均为我国低成本聚乙烯产能奠定了良好的原料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营大炼化项目、轻烃裂解项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减油增化项目实施,我国聚乙烯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释放周期。2014-2019年我国聚乙烯产能年均增长5%,2019-2023年增长13%,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十四五”末至“十五五”期间,我国聚乙烯产能将继续高速增长。


3

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增速,我国聚乙烯行业面临调整


2014-2019年我国聚乙烯需求量年均增长10%,而2019-2023年年均增长仅为4%。产能增速远高于需求增速之下,我国聚乙烯供需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在需求不振、原料成本高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生产商纷纷降低运营率,延长检修时间,甚至停产;另一方面,我国聚乙烯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增加,供需缺口收窄。继欧洲之后,我国一部分高成本的聚乙烯装置或亦将面临阶段性或长期关停的可能。


02

外资企业在华布局,叠加国内技术突破,国内高端聚乙烯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高端聚乙烯产品指的是具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主要有茂金属聚乙烯(mPE,主要为mLLD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烯烃弹性体(POE)、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系列产品、高级α-烯烃(己烯-1或辛烯-1)共聚聚乙烯等。高端聚乙烯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也是舒适、健康、高品质生活的客观需要,茂金属聚乙烯等多个产品被列入2013年、2019年、2024年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中国是全球聚乙烯特别是高端聚乙烯的主要消费市场,吸引了包括ExxonMobil、SABIC、Shell、BASF、沙特阿美、北欧化工等外资企业来华独资或合资建设乙烯联合装置或炼化一体化工厂,其乙烯下游产品多规划了高端聚烯烃品种。与此同时,在国内乙烯产能继续快速增长,通用聚乙烯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内资企业也多选择规划发展聚乙烯高端产品,高端聚乙烯已成为行业发展热点,有些甚至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近年来,国内加大对高端聚乙烯的技术开发力度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预计未来我国高端聚乙烯市场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下文以mLLDPE为例进行介绍。


mLLDPE: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采用低成本茂金属催化剂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以保证高盈利能力。2023年我国mLLDPE产量38万吨,自给率15%;预计2028年产量220万吨,自给率63%。2023年我国mLLDPE国内生产企业主要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系统内企业,进口产品主要由美国陶氏、埃克森美孚和日本三井化学供应,国外公司产品占据85%的国内市场份额,预计2024-2028年本土企业产量会有增长,但仍将以进口+外资产品为主导。


全球mLLDPE仅Univation转让Unipol气相法技术,通过许可MAO催化剂生产mLLDPE。据Univation预测,mLLDPE由于性能优异在全球LLDPE消费中的渗透率逐步提升,将由2020年的15%提升到2025年的17%和2030年的18%。北美、西欧、日本等成熟市场mLLDPE占据了LLDPE总需求的22%-40%,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由于高级α-烯烃(H-LAO,己烯-1、辛烯-1)和催化剂来源受限、生产成本偏高,mLLDPE市场渗透率较低,增长机会显著。全球mLLDPE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000-2020年为10.3%,2020-2025年为5.7%,预测2025-2045年为4.7%。CNCIC预测,我国mLLDPE消费量年均增长率2019-2023年为7.7%,2023-2028年为6.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由于工艺包转让限制,国内mLLDPE以Unipol气相工艺为主,茂金属催化剂和铬系催化剂可以共同使用干粉加料器,其中,茂金属产品生产没有设备、仪表等方面的严格限制,目前Univation、Grace和淄博新塑等催化剂厂家均有成熟稳定的催化剂产品对外出售,并提供工业化生产指导服务,因此生产mLLDPE已无太大难度。mLLDPE生产和推广的矛盾点集中在市售茂金属催化剂成本居高不下、国外石化企业对国内mLLDPE采取针对性降价策略等,导致mLLDPE盈利波动较大,石化企业生产意愿不强。国内mLLDPE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采用低成本茂金属催化剂,以降低mLLDPE生产成本。此外,长远来看,只有保证有市场占有率和稳定供货能力,才可能有高盈利能力。



化信观点


与美国和中东等主要以乙烷、丙烷等轻烃为原料的国家相比,我国聚乙烯在生产成本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国内外产能持续快速增加、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国内聚乙烯供需缺口将不断缩小,利润空间持续被挤压,行业预计难回曾经的高利润时代。我国聚乙烯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性增强、高成本产能淘汰和低成本产能建设,同时差异化、高端化产品组合也将是聚乙烯企业不懈努力的方向。


国内高端聚乙烯仍存在较大缺口,加大对生产技术、催化剂和产品的技术攻关,“研产销用”齐发力,开发性能更高、功能更强的聚乙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同时,以下游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小批量定制化服务,并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和新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1]柯晓明,李超.中国聚烯烃行业变革将至[J].国际石油经济, 2023, 31(10):70-75.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行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