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简述
塑料制品自上世纪 50 年代被发明以来,现已超过大部分人造材料,成为了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工产品之一。然而大多数废塑料的自然降解时间可达近百年,常常造成大面积污染且难以通过环境自净的方式去除。同时,因为绝大多数塑料生产需要消耗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废塑料直接废弃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是解决资源紧张和塑料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2020 年全球废塑料再生市场总值达到 500 亿美元,而且将保持年均 6% 的增速。
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的大国,我国的塑料原料基本都在国内消化,巨大塑料产量和消费量的背后,废塑料的产生量同样惊人。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统计,我国 2020 年塑料制品使用量为 7410 万吨;但回收量受到疫情影响,仅为 1600 万吨,比 2019 年减少 290 万吨;回收率约为 22%。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废塑料回收模式仍较为传统,多以回收者走街串巷的回收方式为主,效率低下且分拣粗放,但随着垃圾分类等政策的出台,我国废塑料的回收率和回收量有望在未来稳步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量,自 2018 年中旬开始,进口废塑料已经全面消失。这主要得益于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
我国废旧塑料循环产业发展进程
逐步由政策引导转入有序发展期
我国的塑料回收再生行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萌芽期
20 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该阶段主要以进口废弃塑料原料为主(如未经使用的边角料和未受污染的包装材料等),技术手段比较初级,只是简单地进行物理再生。因受限于原始技术,可再生的原料种类也非常有限,无法解决国内塑料污染及塑料制造业资源浪费的问题。
快速扩张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中至 2017 年
相比塑料新料,再生塑料具备价格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企业成本,因而带动废旧塑料行业进入快速扩张时期,利润颇丰。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成为行业主体,同时大中型加工企业开始出现。与此同时,废塑料进口量激增,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突出。而废塑料再生技术水平依旧落后,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
有序发展期
2017 年至今
随着严格的环保要求,污染治理常态化,企业环保成本明显上升;另外废塑料进口通道彻底关闭。在“洋垃圾”禁令和环保重压两条红线影响下,废塑料再生行业经历全面整顿,进入有序发展期。
这一时期,大中型企业开始组建国内回收网络,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上升明显。此外,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实施有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而 2020 版“禁塑令”中明确提出的要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两可一易”),研发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也有利于培育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再生塑料产业处于结构调整中
预计未来产量将有所反弹
国内情况
整体而言再生塑料行业供应略大于需求。2020 年国内再生塑料总供应量在 1377 万吨,较 2019 年减少 149 万吨,较 2015 年减少 466 万吨。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的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国内塑料回收量应达到 2300 万吨。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 年塑料回收量未能达到这一目标,但塑料回收量要提升的目标是明确的。
国产废塑料回收体系尚未完善,因此其供应偏紧成常态,对再生塑料生产厂家造成较大影响。在新冠疫情及经济形势低迷影响下,加之环保检查,2020 年再生塑料企业经营相对困难,更多小微厂家关停,再生塑料国内供应水平进一步下降。另外业内频传再生塑料颗粒标准即将出台,再生塑料颗粒量进一步压缩。因此 2020 年再生塑料市场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
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相关标准及鼓励性政策的落地,以及产业规模化水平的提高。预计未来 5 年,再生塑料的产量将稳步提升,CAGR 保持在 5.3% 左右,预计到 2025 年,我国再生塑料产量将提高到约 1700 万吨左右的水平,回到 2017 年“洋垃圾”禁令前的水平。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2020 年,我国废塑料的整体回收再生率为 30% 左右,除回收外,仍有接近 4 成废旧塑料被填埋或遗弃,剩余 3 成废塑料则通过焚烧发电等方式进行能源化回收。整体来看,填埋和焚烧目前仍是废塑料处理的主要方式。
发达国家情况
从全球角度上看,受政策、回收体系等因素推动,发达国家塑料回收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与高速发展的塑料生产加工行业不同,全球再生塑料行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且地区差异巨大。如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塑料回收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主要归功于国家层面政策的推动,发达的废弃物回收体系及民众相对积极的环保意愿。美国是个例外,美国的废旧塑料处理主要仍以填埋为主,这是因为美国的土地成本较低,用于垃圾处理的土地资源可用性较高,为垃圾填埋处理提供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发展中国家情况
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废塑料回收通过非官方回收体系进行,受工业需求直接驱动。
工业化发展中经济体的一般特点是废物管理基础设施不足。收集没有系统,大量的民用和工业废物被倾倒在非官方和不受管制的地点。非正式的废物回收网络往往发展较好,组织运行效率较高。回收的发展主要是对废弃物经济价值的直接反应,受当地工业需求的驱动。
中国、印度和巴西是此类工业化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塑料回收加工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与可获取的可处理废塑料量直接相关。这类国家的废塑料回收率达 20% 左右。
工业化程度较差的发展中经济体废弃塑料回收率和行业发展水平极低。主要因为废弃物在本地市场价值有限,民众缺乏塑料回收的经济及环保驱动力。大部分塑料垃圾最终流入到自然环境,通常通过非正式的垃圾填埋场和不受管理的垃圾倾倒方式进入河流及海洋。
化信观点
未来,我国废塑料循环利用行业将依照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规模化、规范化、集中化、清洁化为发展方向。完善上游回收体系,提升中游处理技术水平,扩大下游再生产品应用领域。
废塑料回收及再生行业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规模较大且有研发能力和污染物处理体系的技术型和服务型企业将成为行业主体。产业集中化趋势将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密切关联,一批规模化企业将活跃于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园区,行业监管更加高效,循环效率进一步提升。
目前的回收行业高度分散,有足够的改进空间,为工业化和整合提供了投资机会。标准化、专业化和对最新技术的投资可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产量、产品质量和企业盈利能力。具体包括:利用垃圾分类带来的利好,提升分拣回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行产业升级,减少再生塑料加工的能耗和二次污染;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化学回收等手段减少塑料在回收过程中的品质降级,和高端原生塑料竞争;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原料供应端,投资并参与各级垃圾回收站的经营,保障原料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