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多方面解读生物降解地膜市场情况,未来5年消费量CAGR或将超17%

2022-09-16




■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乔天昱

背景简述

农用塑料薄膜,是我国除农药、化肥、种子以外的第四大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它可以提高农作物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杂草生长、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我国是地膜的消费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结合中国化信咨询测算,2021 年我国地膜消费总量达 134 万吨,预计 2026 年消费量将达 165 万吨。


生物降解地膜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而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是未来我国农膜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01

生物降解地膜发展现状

未来将迈向大力推广阶段


传统地膜是将塑料,如聚乙烯(PE)等材料经吹膜、共挤等工艺加工后形成的塑料薄膜制品,主要包括大棚膜、地膜、遮阳网、防虫网、饲草用膜以及农用无纺布等。存在回收难度大、回收成本高昂等问题。近年来,由于农膜回收不力而造成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且土壤中的残留农膜会对作物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长期来看,生物降解地膜的出现,可以有效替代一定比例的传统 PE 地膜,起到保护环境、遏制“白色污染”的作用。


目前,热度较高的生物降解地膜主要使用了可生物降解的塑料(PBAT、PBST、PLA,及PHA等)产品为原料进行制备。其最大优势是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自行降解,无需进行回收。



我国生物降解地膜行业正处于产业化初期,目前推广模式主要以试验田为主。即以地方农业农村局所发起的降解地膜试验田项目为主体,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生物降解地膜供应商。其次是以国家及地方农科院所为主体,生物降解地膜供应商通过参与其科研项目以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截至目前,根据中国化信咨询调研,生物降解地膜企业向终端用户直销的数量较小。但随着近几年试验田规模的逐渐增加,未来我国生物降解地膜将迈向大力推广阶段。


02

国家政策支持生物降解地膜推广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国家政策主要从两方面推动我国农膜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是出台关于加大传统农膜回收力度和禁止使用超薄地膜的政策;另一方面是出台鼓励使用生物降解地膜的政策。


2022 年 3 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技术指导意见》,针对重点用膜地区春耕生产特点,聚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大力推广地膜科学使用技术。



2022 年我国加强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力度,提出2022 年将向各地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 5,000 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 500 万亩。农业农村部的新政策对于生物降解地膜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消息。


根据行业内地膜用量分析,按照每亩耕地对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量为 5 公斤计算,500 万亩需要消耗生物降解地膜约 2.5 万吨。



化信观点


目前,生产生物降解地膜的头部生产厂商包括蓝山屯河、新疆天业、金发科技、BASF等企业。此类头部企业均有 PBAT、PLA 等上游原材料产能,依靠上游的产能优势向降解地膜这一细分市场进行延伸和拓展。


此外,还有一些优秀企业拥有丰富的试验田项目经验和原材料合作优势,包括上海弘睿、济南三才、济南新三、山东天壮、兰州新银环等企业。


根据中国化信咨询测算,2021 年我国生物降解地膜总产能 6 万吨/年,开工率整体偏低。预计未来随着改性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下降,生物降解地膜的产能与产量将大幅提升。


2021 年我国地膜消费量为 134 万吨,相比 2019 年的 138 万吨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传统地膜的污染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减少了塑料地膜的使用量。


未来,随着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传统 PE 地膜回收力度的加大,预计 2026 年我国地膜消费量将达 165 万吨。2021-2026 年 CAGR 达 3.5%。



过去几年,我国生物降解地膜的替代率维持在 0.5-1% 之间,呈小幅上涨趋势,2021 年达 3% 左右。未来 5 年,随着生物降解地膜技术持续发展,试验田项目大幅增加,下游用户接受度提升,预计2026 年生物降解地膜的替代率将达 5.8%。


根据中国化信咨询调研及测算,2022 年我国生物降解地膜消费量或将达 5 万吨,2022-2026 年 CAGR 达 17.41%。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正在逐步加大对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及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从供需角度看,我国生物降解地膜从当前的产业化初期阶段到未来大范围推广应用尚需一定时间。从下游的消费使用反馈来看,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田项目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大部分下游用户对于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持支持态度。


总体来看,生物降解地膜作为有效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