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市场空间巨大!改性塑料行业上下游情况解析,本土企业一体化趋势渐浓

2022-12-29




■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陈会敏

背景简述

改性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基材,以能改善树脂在力学、流变、燃烧、电、热、光、磁等某方面性能的添加剂或其他树脂等为辅助成分,通过填充、共混、增强、阻燃、共聚、交联等技术手段,得到的具有均一外观的材料。

与普通合成树脂相比,改性塑料一般能获得更加优越的性能,如阻燃、耐高温、抗冲击、高韧性、绝缘、易加工等。改性塑料的应用覆盖了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子电气等传统行业和轨道交通、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



01

改性塑料产业链情况简介


上游

改性塑料的上游原料主要为树脂和改性助剂,原料成本占到产品总成本的 90% 左右。拥有上游资源的一体化的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改性塑料基材,以五大通用塑料(PP、PVC、PE、ABS、PS)、五大通用工程塑料(PA、PC、PET/PBT、PPO、POM)为主,还可以是特种工程塑料和氟硅树脂等,如 PPS、LCP、PSF、PI、PAEK、PAR、硅树脂、氟树脂等。


改性助剂是可以改善基材树脂性能的添加剂,也可以是另外一种塑料。添加剂在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借助添加剂实现塑料制品的改性是一条经济、高效、便捷的发展道路。塑料添加剂一般分为增塑剂、抗氧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阻燃剂、抗冲击改进剂、润滑剂、抗静电添加剂等,其他特种添加剂有抗结块剂、抗烟雾剂、发泡剂等。


 中游

塑料加工改性方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是填充、共混、增强等物理方法。


改性塑料的核心在于配方。通过改性,可达到性能增强、功能增加、成本降低等目的。用于填充、共混、增强的改性配方一旦决定,对下游的生产设备的具体操作要求不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用型大品种改性塑料的原始配方基本处于市场公开状态。而高性能、专业型改性塑料的配方则掌握在各细分领域内的领先企业手中。如杜邦、SABIC 分别在改性 PA、PBT 和改性 PC、PC/ABS、PPE 产品上拥有现有改性配方中的大部分优质配方和专利;索尔维在特种工程塑料改性方面,如改性 HPPA、PPS、LCP、PSF、PEEK 等,具有非常丰富的优质高档产品线。


 下游

改性塑料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电子电器、办公设备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家电等消费品消费需求得到快速释放,推动改性塑料行业迅猛发展。


另外,随着国内环保意识的提升,各领域对产品轻量化发展日益明显,推动改性塑料对钢铁材料替代不断扩大。部分企业通过对改性塑料技术及配方的深入开发,促使改性塑料应用逐步向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等高端领域扩展。


02

改性塑料市场空间巨大

汽车轻量化将是主要推动因素


改性塑料行业是典型的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受益行业。近年来,全球改性塑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至 2021 年,全球改性塑料需求量约 1 万亿吨,市场规模达 1.5 万亿元。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改性塑料应用较早,改性技术较为先进。全球知名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如杜邦、陶氏、巴斯夫、罗地亚、三菱、帝人等。


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向中国转移以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推进,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改性塑料最大的市场和主要需求增长引擎。


2010-2021 年期间,我国改性塑料需求量快速增长,由 2010 年的 780 万吨至 2021 年提升到近 2000 万吨,市场规模达 30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9%。从产品结构看,改性 PP 和改性 ABS 是中国应用规模比较领先的改性塑料品种,两者在国内的消费占比达到 50%。



对于中国改性塑料下游行业而言,家电和汽车无疑是重头。其中,家电作为改性塑料的第一大消费领域,消费占比约为 35%,其次是汽车领域,占比约 20%。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家电市场的持续放量将对改性塑料行业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汽车行业将成为改性塑料消费量增速最快的领域。汽车轻量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目前我国乘用车的改性塑料使用率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为提升续航里程更加需要轻量化技术的支持,单台车改性塑料用量要更高。


为达到轻量化和轻薄化目标,除了优化结构与工艺设计之外,大多将围绕在材料的选取上。改性塑料在车辆轻量化、家电高端化、产品低成本化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拓展,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改性塑料需求将超过 2600 万吨,市场规模超 3800 亿元,年均增速约 6-7%。



化信观点


改性塑料行业结构化竞争差异明显,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偏弱。改性塑料在石化行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多年,国外或合资企业,如巴斯夫、陶氏、杜邦、SABIC 等,大多是集上游原料、改性加工、产品销售一体化的大型化工企业,其在原料供应、营业规模、技术积累上优势明显,在产业链中已经形成稳定供给。


相比之下,国内改性塑料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已拥有超过 3000 家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大部分企业缺乏上游原料配套,尚无能与外资企业相匹敌的本土一体化龙头企业。


为与国外企业竞争,本土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已开始向上游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趋势明显。预计未来这一态势仍将持续,一体化龙头企业将包揽产业链更多利润,行业话语权或将不断提升。如金发科技 2019 年收购宁波金发(原名宁波海越)的 PDH 项目,正式涉足产业链上游环节;国恩股份近两年战略投资浙江一塑与江苏国恒,向改性材料上游聚苯乙烯(GPPS、PS)和聚丙烯(PP)树脂延伸,完成向上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