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我国能源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解读,各产业链规划方向如何判断?

2022-12-29




■ 作者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事业部  杨卫兰、韩东

背景简述

2021 年全球化工行业总产值 4.7321 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 24.7%。2017-2021 年年均增速 5.5% 左右,比同期全球 GDP 年均增速高约 1.2 个百分点,是全球具有较大规模和经济影响力的产业。从细分领域来看,2021 年全球基础化学品产值占比约 55%,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和消费化学品产值之和占比约 45%

近年来,国家先后发布多个政策,推动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政策明确提出,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提出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到 2025 年,大宗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达到 80% 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 75% 以上。


注:新建乙烯项目是指新建以石脑油(含凝析油分离的石脑油馏分)、轻烃等为原料,主要采用蒸汽裂解工艺路线生产乙烯为主的低碳烯烃项目


01

我国炼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 年,国内炼油行业取得双突破,炼油能力突破 9 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突破 7 亿吨,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恢复增长。在能源消费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炼油行业继续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减油增化做特”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最大化生产化学品技术应用日趋广泛。



“十四五”期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 10 亿吨以内,我国成品油过剩压力大。一方面,我国成品油需求达峰,柴油消费已经进入平台期,并有缓步下降趋势;“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替代加快,汽油消费预计在 2025 年左右达峰;航煤消费峰值预计在 2035 年前后。另一方面,我国成品油出口配额收紧,成品油出口量持续下降。


未来,炼油行业继续加速结构调整转型。一是炼厂将持续推进“减油增化”,调整产品结构。在适度增产航煤、低硫船燃、基础油等油品的基础上,多产化工轻油、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一批低碳与清洁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02

我国石油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5-2021 年,我国乙烯、丙烯、对二甲苯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均在 10% 以上。乙烯、丙烯当量自给率分别从 2015 年的 52%、72% 提升至 2021 年的 61% 和 86%;对二甲苯自给率也从 2015 年的 44% 提升至 61%,我国烯烃芳烃等基础石化原料的国内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十四五”期间,我国烯烃芳烃供给能力将继续显著增强,至 2025 年,乙烯、丙烯的当量自给率将分别进一步提升至 73% 和 90% 以上,对二甲苯的自给率则将大幅提高至 92% 左右。


我国烯烃芳烃供给能力提升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的贡献:一是以大型民企、央企、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体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二是炼油行业转型升级,行业推进“减油增化”;三是以进口和国产轻烃资源为原料建设的乙烯蒸汽裂解和丙烷脱氢项目;四是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项目。


随着乙烯、丙烯供给能力提升,乙烯、丙烯下游有机原料、合成树脂等产品市场空间缩小甚至面临过剩。 “十四五”期间,我国乙烯产业链竞争压力更多来自美国、中东以轻烃为原料的低成本乙烯下游资源如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丙烯产业链竞争压力则更多来自国内原料多元化项目如炼厂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石脑油裂解、丙烷脱氢、煤/甲醇制烯烃等。


03

我国煤化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多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2021 年我国甲醇、合成氨、尿素开工率分别为 80%、91% 和 85%,产能利用率已提高至正常水平。2021 年我国煤制甲醇产能、产量分别占国内甲醇总产能、产量的 79% 和 86%,天然气制甲醇产量占比为 6.6%,煤制甲醇居于主体地位。


未来我国甲醇产能增长主要来自煤制烯烃项目配套。尿素目前有约 772 万吨/年在建,置换产能 410 万吨/年,新增产能 362 万吨/年,存在过剩风险。


我国现代煤化工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短流程制造、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方向。通过产业化升级示范,我国已掌握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关键核心技术、催化剂、工程化设计、核心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截至 2021 年,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甲醇)制烯烃和煤(合成气)制乙二醇产能分别达 823 万吨/年、61 亿立方米/年、1672 万吨/年和 803 万吨/年。已投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多数已具备安稳长高运行能力,开工率稳步提高。2021 年除煤制乙二醇开工率仅为 40% 外,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开工率分别达 83%、73% 和 94%。


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对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对发挥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优势,缓解石油资源紧张局面,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2 年 11 月 1 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于缓解“双控”政策下煤化工企业的用能压力,实现燃料用和原料用能单独核算,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具有深远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将继续升级示范;煤制乙醇、煤制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乙醇酸等新产业将迎来发展;煤基燃料、煤基化学品、煤基新材料将协同发展。在节能降碳的同时,我国现代煤化工将向高端化、多元化、精细化、(部分)绿色化迈进。短流程制造、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方向。



化信观点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严重冲击,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在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情况下,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在后疫情时代整体呈现出复苏反弹的发展态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应加大对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煤化工作为石油化工的有益补充,打造多元化、低碳化、差异化、高端化的化工新材料下游产品方案,为科学实现能源化工行业“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