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简述
芳纶是以芳香族化合物为原料经缩聚、纺丝制得的芳香族聚酰胺类合成纤维。按照分子结构,芳纶主要可分为两种: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纤维,简称芳纶1414或对位芳纶;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纤维,简称芳纶1313或间位芳纶。
芳纶具有高度规整的分子链以及大量的苯环棒状分子结构,因而具有低密度、高模量、高强度、耐切割、耐腐蚀、耐高温等优良性能,除此之外,还具有阻燃、绝缘、抗老化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对位芳纶具有突出的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阻燃、减震、抗疲劳和耐磨等优异性能,被誉为“防弹纤维”,广泛应用于安全防护、光缆、橡胶及绳索等领域。间位芳纶具有高阻燃、高绝缘、耐化学品腐蚀性能,介电常数低等优异特征,其在空气中不燃烧,被誉为“防火纤维”,广泛应用于工业过滤、个体防护、电气绝缘、航空航天等领域。
中国芳纶供应能力提高,自给率提升,开始呈现出结构性过剩趋势
上世纪末,我国芳纶生产实现零的突破,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业获得飞速发展。2023年,我国对位芳纶产能24900吨/年,产量14300吨,表观消费量16840吨,自给率85%左右;间位芳纶产能25000吨/年,产量11046吨,表观消费量9886吨,部分产品出口,部分高性能产品需要进口。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对位芳纶总产能30900吨/年。龙头企业泰和新材和中国中化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产能合计占比超过70%,产量合计占比超80%。中国间位芳纶总产能28000吨/年。现有5家生产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其中泰和新材产能遥遥领先,超美斯、德安德新材料、龙邦科技和池州乾峰也各自拥有千吨级的间位芳纶生产装置。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芳纶产能保持强劲的扩张势头。在对位芳纶供应方面,2024年底中国对位芳纶产能将增至33400吨/年,同比增长34.1%。到2028年,中国对位芳纶的总产能有望进一步攀升,届时中国对位芳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也将显著提升。在间位芳纶供应方面,2024年底中国间位芳纶总产能将增至28000吨/年,同比增长12.0%;到2028年,中国间位芳纶总产能或将增至66000吨/年,届时中国间位芳纶产能将占据全球总产能的68%。
中国芳纶在安全防护领域占比不断扩大,未来几年需求将保持稳健增长
2023年,中国对位芳纶表观消费量为16840吨,同比增长8.1%,光缆和安全防护领域是对位芳纶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在光缆增强材料领域,中国光缆产量的增长和对位芳纶对非金属增强材料的替代促进了对位芳纶的消费需求,本土产品已基本能够满足该领域的应用需求。在安全防护领域,因国际局势紧张,军备防护用品需求上升,对位芳纶消费量达到3940吨,同比增长13%,占总消费量的23.4%。此外,橡胶增强、绳索和体育休闲等领域的消费增长相对平缓。
2023年,中国间位芳纶消费量达到9886吨,同比增长3.3%,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过滤材料和安全防护用品两大领域,合计占比90%。电气绝缘、蜂窝芯材等其他领域消费占比约10%。同时,间位芳纶也可以用于锂电隔膜涂覆,增强涂覆结合力,提升锂电隔膜的安全性能,当前电池生产企业对间位芳纶涂覆持积极态度。泰和新材已经建成一条3000万平米/年的生产线,主要处于客户验证阶段,认证的客户很多,但每家进度不同,有些小的付费订单在交付。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芳纶消费继续保持增长。中国光纤增强、军备防护用品等关键领域消费持续增长,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复苏,橡胶增强、绳索等传统消费领域也呈现回暖趋势。预计2024年中国对位芳纶消费量达到约17700吨,同比增长约5.1%,到2028年,对位芳纶消费量进一步增长至21550吨。
与此同时,间位芳纶的消费量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受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工业高温过滤材料、隔热阻燃防护服等传统消费领域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间位芳纶在锂电隔膜涂覆中的新兴应用逐步投产使用,预计2024年中国间位芳纶消费量将增至10528吨,消费增速回升至6.5%,到2028年,消费量增至18062吨。
不同类型和应用领域芳纶价格相差较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产品毛利率大致在20%-30%
近年来随着自给率的提高和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中国对位芳纶的供需紧张关系已得到缓解。2023年,由于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对芳纶需求的抑制作用,间位芳纶市场价格大致在10万-15万元/吨之间,而对位芳纶市场价格则在20万-30万元/吨之间波动。2024年1-9月,由于芳纶市场需求趋于平淡,生产能力增长过快,产量增加,供应能力大于需求。同时,2024年上半年,杜邦供应逐步恢复,为扩大市场份额,采取较为激进的竞争策略,导致对位芳纶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根据海光总署数据,2023年1-9月,对位芳纶进口平均价格17.3万元/吨,2024年1-9月,进口平均价格15.1万元/吨,同比下降12.7%。
因此,间位芳纶价格进一步下降至10万-13万元/吨,对位芳纶价格则下降至15万-20万元/吨,毛利率下降至20%-30%。预计未来,随着国内供应进一步增加,预计芳纶价格还要进一步下降。
化信观点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芳纶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目前间位芳纶、对位芳纶已形成相当规模。然而,本土企业在技术、产品、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不小差距,总体来说在中国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主要表现在:(1)芳纶高性能化、稳定化和均一化的生产技术落后,力学性能离散性较大,质量稳定性差,纤维强度、模量和伸长等性能指标和杜邦等高性能产品存在差距,还需部分进口高性能产品;(2)高端应用技术落后,国内能够生产用于航空航天和新能源领域的芳纶纸企业较少;(3)缺少一体化生产协同,我国芳纶原料和纤维生产比较分散,酰氯和二胺的运输成本较高,美国杜邦和日本帝人均具有化工原料到芳纶纤维的一体化生产技术,既能保障原料供应稳定性,又可以省去原料运输环节,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研发投资,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针对芳纶成膜、芳纶电镀、沉析纤维等关键技术,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工程技术,再到终端应用的全创新链,补强产业链短板。(2)推进一体化发展,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开发符合下游应用需求的产品,如芳纶纸,使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行业观点